从资本结构调整,看各国银行去杠杆实践,对我国银行经营有何影响

首页    行业资讯    从资本结构调整,看各国银行去杠杆实践,对我国银行经营有何影响

 

引言

    本文首先介绍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欧美和我国去杠杆的实践经验。通过数据的对比不同地区银行去杠杆的方式和风险。分析不同地区银行去杠杆的动因和路径,希望对我国银行去杠杆的带来一些启示。

一、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是由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BCBS)制定的三个系列银行法规(巴塞尔协议I,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该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是其成员国之间就银行监管事宜进行定期合作的论坛。BCBS致力于提供有关银行业法规的建议,特别是有关资本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建议。该协议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金来吸收意外损失。

1、巴塞尔协议的背景

    金融服务行业需要一套明确定义的监管准则,以保持平稳运行。这些准则不仅有助于建立对金融体系和所涉中介机构的信任,而且还确保这些金融机构有能力在财务危机时还清债务。

    在1980年代,美国的银行倒闭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储蓄和贷款危机以及银行不计后果地放贷的原因。结果,许多国家的外债以不可持续的速度增长,大型国际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令人震惊地高。银行业正处于动荡之中,非常需要一个框架来在混乱中取得一些秩序。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开始。

2、巴塞尔协议的内容

(1)巴塞尔协议I

    《巴塞尔协议I》旨在提高银行的稳定性,权衡了银行拥有的资本与所面临的信用风险,I定义了银行的资本比率,并设定了偿付能力监控和报告机制。

(2)巴塞尔协议II

    第二个《巴塞尔协议》,又被称为《巴塞尔协议II》,是对原始协议的更新,主要侧重于三个主要领域分别是最低资本要求、主管审查,为国家监管机构制定了应对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风险的指南、市场纪律,要求银行披露其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和整体风险评估程序。这些三个领域一起被称为三大支柱。

(3)巴塞尔协议III

    2008年金融危机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本充足率跟杠杆率会发生背离。在危机发生前,欧美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但是杠杆率却不断扩大。所以单单靠资本充足率监管不能保证金融的稳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认为风险管理不善、激励机制不当以及银行业过度杠杆化是经济崩溃的原因。2010年11月,BCBS就资本和流动性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达成了协议。该协议现称为《巴塞尔协议III》。

二、欧美银行去杠杆的实践

1、欧美银行去杠杆的路径

    对金融机构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除以权益资本来测量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所以银行业去杠杆有增资本(调分母)和减资产(调分子)两大类举措。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要求,新增了杠杆率要求,是欧美银行业去杠杆的监管背景。

    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银行都通过向银行注资方式增加银行资本,紧急经济稳定法(EmergencyEconomicStabilizationAct)是美国国会在2008年针对次贷危机而通过的一项法律。它授权财政部长购买多达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并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1)内源融资

    从欧洲100个样本银行来看,大约有74%的银行采用的政策是发行新普通股,减少分红支付股票股利和提高留存收益。这些手段都是孤立的或与其他工具共同使用的。

(2)减少资产转变业务模式

    欧美银行还通过减少资产,转变传统低收入的业务来实现去杠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是美国财政部发起并实施的一项计划,旨在稳定该国的金融体系,恢复经济增长并缓解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止赎情况。TARP试图通过购买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资产和股票来实现这些目标。

(3)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2007-2008年金融崩溃的许多惨痛教训之一是,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破坏性风险。非银行金融公司的破产或几乎破产,包括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金融公司通用电气(GE)资本,严重加剧了这场危机。这些所谓的影子银行从事脆弱的类似于银行的活动,并构成类似于银行的风险,但所面临的监管措施要比银行轻得多。

2、欧美银行去杠杆的效果

(1)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本文选取美国八个系统性重要银行和欧盟50个银行作为样本,对比美国和欧洲去杠杆的效果。从下图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样本银行杠杆率(总资产/权益资本)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欧洲和美国杠杆率下降明显。

机构层面金融杠杆形成机制

欧洲和美国2006-2019杠杆率的变化

注:杠杆率=资产/权益资本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9年,欧洲和美国样本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呈现上升的态势。从样本上看,欧洲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幅度大于美国银行的上升幅度。资本充足率上升。

欧洲和美国2006年-2019年资本充足率的变化

    资本充足率上升表明欧美银行稳定性上升,说明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更加审慎的贷款标准,资产处置,资产负债表增长的局限性以及监管机构的压力,欧美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努力降低了风险承担。去杠杆成效明显。

(2)提高了债务效率

    欧美银行通过去杠杆,降低了全社会的债务风险,提升了债务效率。从2009年开始,美国GDP增速大于非金融部门债务的增速。说明在债务增长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美国仍能保持GDP较好的增长。美国去杠杆提升了美国债务的效率。

    欧洲银行在2012年以前通过增加资本的方式去杠杆,在2013年以后通过变卖资产调分母的形式去杠杆。从效果上看,2012年以前欧洲银行去杠杆效果不明显,在2013年后,调整资产去杠杆的效果开始显现。也就是从2013年之后,欧洲GDP增速大于非金融机构债务的增速,提升了债务的效率。

3、欧美银行去杠杆的经验教训

    欧美银行业去杠杆的进程,有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1)避免被动式的去杠杆美国银行去杠杆正是由于次贷危机的冲击,使得银行迅速出清,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如下图,美国三大银行资本结构调整速度(Lt-Lt-1)都在2008年达到峰值。美国2008年去杠杆速度快。欧洲银行去杠杆化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危机发生前的一些欧盟国家中已经积累了一笔债务。

    此外,金融危机还暴露了某些欧盟银行业务模式的许多不可持续特征,最后,欧盟银行业受到了许多外部的冲击。尤其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这给欧盟银行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在金融危机期间,高杠杆率的金融机构以及对大额贷款的依赖性较高的金融机构更加脆弱,股价下跌幅度更大。因此,高杠杆率的银行面临着提高其名义资本水平并提高其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杠杆率的压力。

    此外,由于总体经济下滑,对欧盟银行的冲击导致信贷风险上升,导致资金严重紧张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与资本相关的压力,迫使许多欧盟银行去杠杆化。由此可见,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被动式的去杠杆对经济带来损害较大。

美国三大银行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变化

注:资本结构调整速度=Lt-Lt-1,其中Lt为第t期资本结构(资本/资产)

(2)去杠杆需要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银行业去杠杆后,恢复较快。这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政策的支持。在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用量化宽松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支持。

    一方面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帮助银行恢复流动性。所以美国的而银行业在市场出清之后恢复迅速。想对比而言,欧洲则缺乏这样的政策支持,在欧洲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支持。

(3)去杠杆需要双管齐下

    根据杠杆率的公式“杠杆率=资产总额/权益资本”,结构欧美银行去杠杆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去杠杆要调分子和调分母相结合,降低资产增长率的同时增加资本。

(4)去杠杆需要银行的配合

    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银行去杠杆首先是通过政府注资,逐渐恢复银行的信贷能力和盈利性。其次是银行的业务转型。有些银行前期资本充足,盈利能力较好,去杠杆对其稳定性带了的影响较小。而有些银行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不强,去杠杆后需要进行调整的幅度比较大。金融危机之后,银行普遍更加重视零售存款,减少同业业务的比重。

(5)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去杠杆有着重要作用

    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去杠杆的之后快速的恢复,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率较高。在欧洲,企业简介融资比较高。这就导致美国银行就算通过缩表去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相对于欧洲较小。

三、我国银行业去杠杆的实践

1、我国银行去杠杆的路径

(1)负债端强化同业存单监管

    同业存单是银行加杠杆的重要途径。所以也是去杠杆的关键。以前为推动同业存单业务,监管层没有把同业存单放到同业负债的考核中。所以使得同业存单迅猛发展。

(2)资产端加强表外业务监管

    一是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二是加强了对银行委外业务的监管。三是将银行债券投资作为监管重点。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加杠杆是我国银行业加杠杆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

    银行表外资产本不需要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但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银行的委外资金可能需要银行兜底,所以打破刚性兑付,回归资管本质是表外理财去杠杆的关键。加强对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能更好的反应银行体系资金投放情况。

(3)调整表内资产结构和缩表

银行资产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对比

    从2006年至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大于GDP增速。在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在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为6.27%,而GDP增速为6.60%。在2018年之后,银行业资产增速有所上涨,达到8.14%,GDP增速为6.10%。从2009年开始,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率开始放缓。从2013年开始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率有所复苏,到2016年达到一个小高潮之后迅速下跌。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率从2016年的15.80%下降到2018年的6.27%。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下跌幅度更大。说明银行缩表去杠杆效果明显。

2、我国银行去杠杆的效果

(1)杠杆率现状

    从下图可以看出银行负债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长率持续下跌。在较低的负债增长水平上依然能保持GDP相对告诉的增长,银行负债效率增加。对比负债规模,我们更应该关注负债的效率。一定量的债务如果能带来经济增长越多,说明负债的效率约高。

    下图为银行负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对比,在2016年银行负债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两倍多,到了2019年这一比值只有1.26,说明去杠杆使银行负债效率提升。

我国2006年—2019年银行负债和GDP增长率变化

2006-2019年我国银行负债效率变化

(2)银行同业业务增长率下降

    银行对银银、非银同业资产负债扩张大幅回落。从下图可以看出,各个期限同业拆借交易规模合计从2016年的959131亿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12176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了87%。

2009年-2018年同业拆借交易量合计对比

从2013年推出同业存单,成为了银行加杠杆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金融体系持续“去杠杆、挤泡沫”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和委外业务实现规模占比双降,期限错配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同业业务的收缩使得银行负债端受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减弱、资产端变现能力提升、整体杠杆水平有所下降,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应下降,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2013-2019年同业存单托管量变化

(3)质押式回购规模下降

    在2014年,银行间质押式回购规模为2124191亿元,到2015年,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规模增长到了4324019亿远。增长了200多万亿。从2016年监管趋紧之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规模开始下降,2017年,回购规模只增长了199912,增长率为3.5%。

    对比2011年至2016年平均38.47%的增长率,这一数值已经大幅下降。到2018年,回购规模首次出现下滑,回购规模下降到了619606亿元。降幅为89.46%。说明质押式回购市场去杠杆效果明显。

2011-201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规模

3、去杠杆过程中存在问题

(1)去杠杆过快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2015-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变化

    从图下图可以看出,因为以前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等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由于银行委外资金规模下降,导致融资难。银行表内贷款大多数面对那些信誉较好的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往往缺少抵押品,贷款风险较大。所以在信贷收紧的时候,中小民营企业难以承接,导致融资难的问题去杠杆速度快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比较大。

2014-2018年杠杆率和贷款增速的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4年至2018年,银行平均杠杆率(资产/资本)先上升后下降,在2016年达到一个高峰。在2016提出去杠杆之后,银行杠杆率从18.53下降到2018年的15.97。从2016年开始去杠杆之后,银行贷款增速随着杠杆率一同下降,2016年银行贷款增速为0.23,到了2018年贷款增速下降到0.11,说明杠杆率下降使得银行信贷扩张速度下降,银行收缩贷款的趋势明显。

2014-2018杠杆率和存贷比变化 2014-2018杠杆率和银行稳定性

    从上左图可以看出,在2016年去杠杆后,衡量银行流动性指标存贷比从2016年的0.64上升到2018年的0.73,上升幅度达到14%。银行存贷比上升,说明银行流动性变差。这是由于MPA考核趋严导致银行同业和委外资金的收缩,去杠杆导致债券市场抛售等使得银行流动性趋紧。

    从上有图可以看出,在2016年实行去杠杆之后,银行稳定性指标Z-SCORE从2016年0.55上升到了2018年的0.61,上升幅度达到10%。Z-SCORE越大,银行稳定性越强。说明从长期来看,银行去杠杆能够提高银行稳定性。

(2)中小银行去杠杆影响

    如下图图可以看出,在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接管之后,中小银行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2019第三季度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增加,从前期的加杠杆变成去杠杆。在2019年一二季度,中小银行还处于缓慢加杠杆的过程。由此可见,包商银行事件的影响,引起了市场对中小银行审慎情绪增加,中小银行去杠杆加速。

2015-2018年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

总结

    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对我国银行去杠杆速度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8—2018年我国104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与金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发现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相关,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银行稳定性越差。特别是去杠杆过程中的资本结构调整的加速,对银行稳定性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银行规模在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起到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小,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对其影响越明显,所以中小银行更需警惕去杠杠的风险。

    银行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在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也存在调节效应,银行流动性越强,快速去杠杆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越小。货币供应量越多,去杠杆速度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越小。所以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最好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分析结果还显示,银行提高留存收益会提高银行的稳定性。所以鼓励银行提高留存收益等方式的主动性去杠杆。

 

(文章来源:刚聊财经头条号)

 

 

公司金融顾问(CFC)

我公司常年举办公司金融顾问及高级财富管理师认证培训,欢迎有意者报名和咨询!
报名热线:010-62988864,18610067968
报名邮箱:bjyinzh@126.com

 

证书介绍

      公司金融顾问(CFC)是由设在英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和英国雷丁大学创办的,2010年由有关部门引入国内。ICMA是全球金融界“精英协会”;英国雷丁大学是原牛津大学分校,也是英国“金融界七驾马车”之一。这个项目引进后由英方发英文证书,有关部门发中文证书。中国人民银行专门为其颁布了《公司金融顾问》标准。2021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告,正式将公司金融顾问列入了国家新职业目录

培训收费

    线上培训:9960元/人,线下面授共16天,19800元/人

缴费方式:

    一、对公汇款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京上地信息路支行

    开户名称:北京银智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账 号:336368462873

    备 注 栏:(姓名)公司金融顾问(CFC)

    二、微信公众号付款:yinjw118

    三、银家网付款 :www.yinjw.cn

 

 

 

 

 

 

 

快速了解CFC

 
 
 

 

 

2023年9月7日 15:03
浏览量:0
收藏